藝文/活動
光的氣味 美女藝術家陳俐陵2015彩墨畫展
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自2015年9月4日起至11月1日(9:00~21:00,每周一休館)於社教館一樓大廳(臺北市八德路三段25號1樓)推出駐館藝術家特展-「光的氣味」陳俐陵2015彩墨畫展,展出美女藝術家陳俐陵這兩年來最新創作,包括彩墨與書法創作共三十餘幅作品。
現年三十歲,出生於臺北的陳俐陵,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畫組,擅長書法、水墨畫。2007年始,觸動於佛像的微笑,陳俐陵展開了她一系列的繪畫創作,繼承其人物創作的資歷,和對心靈力量的探索與追求,嘗試以全感官構思出心目中的佛教形象,並分別以「無住生心」與「當代佛顏」為名,前後舉辦了五次個展,對繪畫充滿了熱情與堅持,她年輕寬廣的思維與成熟的繪畫功力,每每引發佛教族群與年輕人口的不少迴響。
七年的主題創作經驗,讓她的畫漸漸打破外型,跳脫傳統佛像畫的思維;在她前兩年的作品裡,見不到日常生活中充斥的刺激色彩,只有光中溫暖的風、溫柔飛翔的衣帶,和現代人心中,所謂天堂的靜謐氣味。「記憶中,我在小學的年紀就對死亡和生命有著疑問」陳俐陵說,作為天生的藝術、心靈與哲學愛好者,至今也接觸不少宗教經典與心靈導師的教導,她從一位虔誠的佛教徒,到漸漸了解其他宗教、打破對宗教的種種偏見,進而發現各宗教之間可能的共通與連結。
因此,陳俐陵從單純在佛教藝術中進行創新,到思維各宗教間融合、相處的可能性,將自己對宗教、對和平的期待,呈現在她近期的作品之中,將那些在外人眼中看似過於天真的盼望,在藝術領域上提前實現。面對著廣大的群眾與社會觀點、宗教人士的檢視,走出大眾的舒適區並不容易,陳俐陵表示,她相信,當一切都源於愛,而不是創傷與慾望的變相時,所有生靈都能快樂的相互包容,也或許一起存在於靜謐之光中。
在作畫的媒材上,陳俐陵認為高彩度、高對比的用色,雖然能馬上吸引到觀賞者的視線,但她考量到現代人生活中,充斥廣告看板、電腦螢幕,處處可見鮮豔的顏色,因此她後來選擇設色清淡的彩墨,在棉紙或絹上層層堆疊染色,營造一種溫潤嫻雅、久看不厭的畫面,近年的創作繼承了她之前作品優雅耐看的特點,呈現出更為淡雅的層疊呈色。陳俐陵嘗試作出佛菩薩似乎正與觀者親密互動的感受,並以佛菩薩行進之間的動作,來取代已知傳統一概的定式動作,如同在「火裡來去」與「起飛」的表現,展現出創新思維。除了以畫面隱喻對於心靈與生命的看法,陳俐陵也運用其擅長的行書,直白書寫出書中的精華語句,一句句都是每本書的重點提煉,經過她無數反芻後的精挑細選,如清脆的鐘聲,相信必能溫柔地迴蕩於觀者心中。
現年三十歲,出生於臺北的陳俐陵,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畫組,擅長書法、水墨畫。2007年始,觸動於佛像的微笑,陳俐陵展開了她一系列的繪畫創作,繼承其人物創作的資歷,和對心靈力量的探索與追求,嘗試以全感官構思出心目中的佛教形象,並分別以「無住生心」與「當代佛顏」為名,前後舉辦了五次個展,對繪畫充滿了熱情與堅持,她年輕寬廣的思維與成熟的繪畫功力,每每引發佛教族群與年輕人口的不少迴響。
七年的主題創作經驗,讓她的畫漸漸打破外型,跳脫傳統佛像畫的思維;在她前兩年的作品裡,見不到日常生活中充斥的刺激色彩,只有光中溫暖的風、溫柔飛翔的衣帶,和現代人心中,所謂天堂的靜謐氣味。「記憶中,我在小學的年紀就對死亡和生命有著疑問」陳俐陵說,作為天生的藝術、心靈與哲學愛好者,至今也接觸不少宗教經典與心靈導師的教導,她從一位虔誠的佛教徒,到漸漸了解其他宗教、打破對宗教的種種偏見,進而發現各宗教之間可能的共通與連結。
因此,陳俐陵從單純在佛教藝術中進行創新,到思維各宗教間融合、相處的可能性,將自己對宗教、對和平的期待,呈現在她近期的作品之中,將那些在外人眼中看似過於天真的盼望,在藝術領域上提前實現。面對著廣大的群眾與社會觀點、宗教人士的檢視,走出大眾的舒適區並不容易,陳俐陵表示,她相信,當一切都源於愛,而不是創傷與慾望的變相時,所有生靈都能快樂的相互包容,也或許一起存在於靜謐之光中。
在作畫的媒材上,陳俐陵認為高彩度、高對比的用色,雖然能馬上吸引到觀賞者的視線,但她考量到現代人生活中,充斥廣告看板、電腦螢幕,處處可見鮮豔的顏色,因此她後來選擇設色清淡的彩墨,在棉紙或絹上層層堆疊染色,營造一種溫潤嫻雅、久看不厭的畫面,近年的創作繼承了她之前作品優雅耐看的特點,呈現出更為淡雅的層疊呈色。陳俐陵嘗試作出佛菩薩似乎正與觀者親密互動的感受,並以佛菩薩行進之間的動作,來取代已知傳統一概的定式動作,如同在「火裡來去」與「起飛」的表現,展現出創新思維。除了以畫面隱喻對於心靈與生命的看法,陳俐陵也運用其擅長的行書,直白書寫出書中的精華語句,一句句都是每本書的重點提煉,經過她無數反芻後的精挑細選,如清脆的鐘聲,相信必能溫柔地迴蕩於觀者心中。